欢迎访问 丹石艺术网 官网 专注艺术传承交流平台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焦墨画史初探(五)

时间:
2024-05-31 20:57:40
来源:

摘要:中国画危机论 当代焦墨画的兴起

中国画危机论.当代焦墨画的兴起

1.中国画“危机论”
        改革开放后,关于传统中国画的命运,产生了两次较大的争论。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李小山抛出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引发的激烈争论。一次是世纪之交由吴冠中提出的中国画的《笔墨等于零》一文引发的激烈争论。还有林逸鹏(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提出“中国画是"一堆废纸”的说教。
 
        这些争论是纯属中国绘画技法争论。还是类似于汉初儒、道、墨、兵、纵横……之争,其目的是最后实现“独尊西术,罢黜国画”之争论?
 
仰韶文化彩陶焦墨画《人面鱼》

 
 
        我无意于政治,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春秋笔法是每一位历史学者应该继承和坚守的。由发生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画坛上的“一堆废纸”“笔墨等于零”“穷途末路”之争,再看近几年发生的全民愤慨的教科书美术插图事件,其诡异的程度令人吃惊。如果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焦墨画“人面鱼”算起,到今天,中国画已经走过7000余年的历程。而天命玄鸟的故事、知其白守其黑的“大美无言”理念、孔子五色观之说。还有秦汉墓室焦墨壁画、隋唐佛本生故事图、焦墨线条勾勒的《八十七神仙图》、宋代《千里江山图》。元、明、清的黄公望,八大,石涛,髡残。民国与新中国时期的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张仃。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以神法道,以形媚道的写意过程和写意精神。至今为众多画家和评家津津乐“道”。不可否认,中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内容之一。线条、皴法、墨法,成为中国画艺术经典。笔墨本体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千百年来,让许多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画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哲学家们乐此不疲。
 
埃及沙漠戈壁石(日月图形)中国甲骨文字(日和月)
 
新疆黑山人面岩画(人面太阳)
 
        中国画究竟行不行,从张大千拜见毕加索可见一斑。当年张大千跑到法国虔诚的谦卑的朝拜当时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的毕加索时。毕加索曾数次拒绝他,拒绝他的原因,不是这位大艺术家不懂待客之道,而是毕加索骨子里对中国画的崇拜。他认为张大千选错了学习对象。张大千应该踏踏实实的在他的祖国那里学习和深造,认真学习自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美术技法和画理。因此对于张大千的来访有着一种本能的轻视心里。但最终还是被张大千的虔诚所打动,不过毕加索并没有因为张大千的虔诚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还是将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严肃认真的重复了几遍。意在点拨和提醒张大千。毕加索说:有一点我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习艺术?配在这世界谈艺术的,第一就是你们中国人。虽然也有谈日本人的,但都知道日本的艺术源自于中国。而白人根本就没有艺术,甚至整个西方都没有。如果把东西方艺术比作一块精美的面包,那么,西方的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这难道是毕加索自谦自卑的说法吗?西方列强的艺术圈子根本就不存在自谦自卑的说法一词。1840年以来欧洲白人就没有瞧起过中国人。毕加索即使没有像欧洲人那样瞧不起中国人,似乎也没有必要跟张大千套近乎,恭维中国人,恭维中国画。可以肯定的说,毕加索对中国画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或许毕加索真正看到了中国画是“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看山又是山”。毕加索发现了中国画,是“道”,是“非常道”。或许毕加索看西画是看山是山,看山还是山。毕加索看西洋画就是面包的碎屑。没有中国画那样“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以神法道”“以形媚道”的写意精神。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居其一,天人合一。西方有如此哲学思辨一般的大物质画论吗?中国焦墨画,其本体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种与生俱来“大道至简”“宁静致远”“大美无言”的“大物质画”。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优秀的传统的哲学思辨艺术。

马培童的作品(银泉)
 
2.中国画危机论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竭力推动中国画危机论的代表人物有三人,他们分别是李小山、吴冠中、林毅鹏。

        李小山写过三篇文章,证明中国画已经走向穷途末路。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中国画存在的前提》《作为传统保留画种的中国画》。这三篇文章集中阐述:中国画是封建保守,是封建糟粕。中国画理论浅薄平庸。“中国画只能作为整个中国现代绘画内的保留画种而存在。”

        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是他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的文章。内地一些抱有与吴冠中同样想法的媒体人,又在中国内地媒体《中国画研究院通讯》和《美术》杂志重刊此文。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后来吴冠中在出版其文集《画里画外》一书时,将《笔墨等于零》的标题改为了“绘画岂止笔墨”。

        《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有三点:第一,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第二,笔墨是奴才,即位于从属的地位,从属于视觉美感和情感表达;第三,媒介材料都在演变,笔墨也需变化。至于“零”的意思是指什么,在接受《光明日报》的采访中,他指出:“零是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来代替,没有共性的价值等于零。”

        ”废纸论“在中国画讲堂上流行已久。后期出版的《废纸论》是林毅鹏以西方眼光看传统中国画得出的结论。林毅鹏认为传统中国画充斥着封建奴性,美丑不分,是非不分!是智商还不如四条腿的动物!时代迫切需要现代中国画画家,建造现代中国画的摩天大厦。林毅鹏是真的希望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染色体”。

        “中国画穷途末路论”“中国画笔墨等于零论”“中国画一堆废纸论”,统称为“中国画危机论”。这些论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或在中国美术期刊,或在中国各类艺术学院讲台上广泛传播。直到它们经常占据重量级媒体主页面,形成一股汹涌潮流,才引起社会的重视。
 
马培童焦墨山水作品(人面皴法)要打开看细部

 
马培童焦墨山水作品(人面皴法)要打开看细部(局部)
 
3.张仃与当代焦墨画的兴起
        在对传统中国画一片唱衰声中,上个世纪末,国家美术馆举办“现代绘画中的自然——中外比较艺术学术研讨会”。会上中国画是“一堆废纸”“笔墨等于零”“中国画走向穷途末路”的声音不绝于耳。张仃在此时是少数派的代表,他向中外对比艺术研讨会提交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对“中国画危机论”提出公开批评。此前虽然有一些画家和评家对中国画危机论持有不同意见,但提出的反对意见,

        被媒体人以其声音不合适宜,基本不予采纳。张仃是学界前辈,是中国画坛上重量级人物。他的意见,无论媒体是否采纳,只要在会议上公布,就会自然而然的犹如巨石落水,激起千重浪。正因为如此,当时的中外比较艺术研讨会,成为解构与坚守中国画的争论场。按照当时的态度,原则要求是“不争论”的,但是“比较”中西艺术,却发生意料不到深度争论。

        由于张仃前辈在中国画学界的特殊影响力,他的文章一经提出,就让“中国画危机论”之争迅速发酵。成为当代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国画研讨事件。
 
张仃焦墨山水
 
张仃焦墨山水
 
        张仃是中国焦墨画史上自程邃以来最重要的焦墨画里程碑式的人物。张仃以焦墨作山水,继承传统笔墨之法。他笔力雄强,用墨减淡,画面空灵腴润。风格朴拙大美,别具匠心。本来焦墨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形单影只,而张仃则非常坚定的用这局限性极大的笔墨之法,将焦墨山水画发展成一套“素以为绚”的完备的“全素斋”艺术语言。这种杰出的笔墨成就,是中国焦墨画史上一座高峰。

        中外艺术比较研讨会发生激烈争论后,迅速在全国美术界发酵。许多画家将目光转向张仃独树一帜的焦墨画,开始重视这一传统画种。我有许多朋友都是受张仃的影响,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焦墨画。他们或专门组织焦墨艺术品线上展览。或参加国内许多不同层次的画展。历史上,除了秦汉以前焦墨作品在皇室、诸侯大堂和墓室曾经广泛出现外。2000多年过去了,很少有像今天这样。数以千计的画家们,将焦墨画视为钟爱绘画种类。乐此不疲的创作焦墨艺术品。张仃、马培童、陶古、唐辉、梁枫、林兰子、秦国健、徐文君、方门竹、郑兴昌。著名焦墨画家马培童用自己发明的焦墨刻石皴创作焦墨作品;徐文君用焦墨法创作夜色焦墨山水,是焦墨画一绝;方门竹是画焦墨竹的代表人物;郑兴昌以当地民居焦墨作品记录历史。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焦墨画家,比如穆家善、崔振宽……。他们默默地用焦墨在宣纸上耕耘,并取得杰出成就。关于这些人和事,笔者将在以后著述中,单列章节著述分享。

        到目前为止加入焦墨画队伍的画家越来越多。我所关注的微信平台上,即有当代几位热心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焦墨画家与评家组建的“中国焦墨美术家协会筹委会”,有“焦墨艺术世界群”,

        “马培童焦墨艺术研究会”。还有当今热心于继承传承中国焦墨艺术的十几位朋友,他们是当今矢志不渝的研究与继承中国焦墨画艺术的砥砺前行者,他们会成为中国焦墨画的未来。他们拟分别注册成立“程邃焦墨山水研究院”“张仃焦墨山水研究会”“中国焦墨画研究院”等等……。在中国焦墨画发展史上,首次有如此众多的画家将笔墨转向焦墨画。可以肯定的说,正是“一堆废纸论”“笔墨等于零”“中国画走向穷途末路”激起张仃的反向意见。才让许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选择了张仃,也选择了焦墨画。近几十年以来,北京一些美术馆多次举办一些焦墨画家的个人焦墨画展。全国其它地方也频频有人以焦墨画参加各类画展。中国焦墨画自元以后曾寂寞下来。上个世纪遭遇“穷途末路”之后,如今再次兴起。这可能令那些积极让中国画走向危机,以便于彻底给中国画改头换面的专家教授们始料不及的。
 
马培童焦墨(刻石皴)作品
 
4.中国画危机论是阴谋论吗?
        联想起近些年中国发生的令人不可思议事件。一是,大学教授在公开课上,主张改良中国人种,中国男人娶外国女人。中国女人嫁外国白人。把中国基因换掉。二是学校教材美术插图事件,将杜撰编造的西方故事以文字与美术插图的形式堂而皇之的编入中国教科书。三是将含有中华魂的《狼牙山五壮士》和《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文章图文移除教课书。小学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普遍具有唐氏综合征特征。倒挂五星红旗。乱画中国地图。男孩子生殖器裸露、勃起。女孩子露内裤,男孩拉女孩裙子摸女孩胸……

        有一本名为《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的读物,在插图中居然出现丁汝昌投降的错误情节。

岳母刺字中的岳飞,画成为日本人猥琐的样子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爱迪生救妈妈》《地震中的父与子》《华盛顿和樱桃树》……,插图充满膜拜之意,意境“高尚”,欺骗性极强,但故事完全是杜撰编造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的教科书美术插图中,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正面的形象都是外国小孩,而负面的形象都是中国小孩。插图上把中国小孩画的很蠢,把外国小孩画的很精神。比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中国人蠢笨的形象。《窗前的气球》则讲述了外国的小朋友们如何重视友情。

        问题好像最终出现在教材设计者身上。“插图设计师吴勇毕业于清华美院,其老师吕敬人曾在日本神户大学学习并师从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吕敬人的儿子吕旻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美术指导,为吴勇的插图设计提供了支持。吕敬人曾公开表示要花费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来改变中国儿童的审美观。吴勇的插画风格带有明显的日本倾向,这与他所受教育和师承有密切关系。”
有人说文学不是用来唱赞歌的,为什么在教科书上杜撰编造为西方唱赞歌的插图和故事,长达几十年,无人问津?

        网络上数以万计的老百姓的自媒体,将中国教科书美术插图出现的问题和杜撰编造的西方故事称为“毒教材”事件。微信圈里这类插图和文章的转发量十万+以上的不计其数。普通老百姓通过手机很容易浏览到一系列批驳误导和扭曲孩子们课文和插图的文章。他们对此问题的留言数以万计。

        如今中国画危机论热度已经消退。但是中国画和中国焦墨画正在崛起,是不争的事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焦墨画以其“道”意,成为中国画家特别关注的画种。

马培童焦墨作品
 
马培童焦墨作品(此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对中国焦墨画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友好交流)

未完待续

        本系列焦墨画史研究,在分析中国焦墨画发展轨迹,借鉴同行一些观点基础上,提出笔者个人对焦墨画发展轨迹与史实的再认识。非经本人许可,谢绝非法转载、复制粘贴传播。有意探讨焦墨画历史者,留言与我探讨焦墨画的前世今生。

马培童在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