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丹石艺术网 官网 专注艺术传承交流平台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缅怀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逝世,享年80岁

时间:
2021-02-06 21:15:19
来源:

摘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于2021年2月4日下午在杭州仙逝享年80岁愿先生早登极乐吴山明,194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中国画系教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物画家

吴山明先生

于2021年2月4日下午在杭州仙逝

享年80岁

愿先生早登极乐

吴山明,194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市美协名誉主席,杭州市政府文化顾问、浙江省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开明画院院长、文化部文化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府参事。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十届浙江省人大常委。

 

《黔南女儿节》 68×136cm

艺术年表

---2003年

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开放世纪”中国美术馆建馆四十周年中国当代美术展、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山明中国人物画技法》

《艺术家》、《艺术与收藏》、《十方艺术》、《亚洲美术》等杂志刊登封面人物、作品与编文

担任文化部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3

---2004年

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出版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系列——《吴山明》大型精品画集,担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展评委,作品同时参展

《吴山明——荣宝斋画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写意画范·人物——吴山明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附《写意人物画简述》《写意人物画的笔法与墨法》等

4

---2005年-2006年

浙江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多次拍摄播出吴山明专题,浙江音像出版社“西泠名家”——《吴山明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画技法讲座》碟片

应约参加人民美术出版总社“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展与画集,《二十世纪后半叶浙派人物画的时代性演进》入选中国美术学院重点课题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大画家系列——《吴山明集》

5

---2007年

主创作列入浙江省美术重点历史画项目的《孙中山海宁观潮》,主创列入国家历史画重点项目的《遵义会议》、《中国画传统意象表现的世界性研究》列入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水墨散文》画集
《中国日报》出版人民艺术家系列——《吴山明专集》,获中国民主促进会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受到民进中央表彰

6

---2008年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西泠画院”——系列画集《吴山明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速写《吴山明水墨速写技法》,香港政府与香港美协主办的《美术交流》杂志出版吴山明专集

6

---2009年-2011年

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继续聘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

担任文化部所属“中国画学会”创会顾问

担任任伯年艺术研究院院长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任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二级教授

7

---2012年-2014年

吴山明艺术工作室在杭州西溪文化创意园落成

文化部国家重点题材创作“遵义之春”画集出版

参与杭州恒庐画廊举办“斯文在兹”四人书画展

浙江电视台跟拍一年完成并播出吴山明大型专题片“使命”

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拍摄并播出吴山明专题

澳门莲花电视台播出吴山明专题

任中国画学会顾问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墨彩瓷青》吴山明青瓷作品集,并在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故乡龙泉博物馆举办吴山明全家青瓷展

作品“香格里拉”等三件作参加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国际展览中心建立吴山明展览工作室

入选杭州首届“十大文化人物”

杭州电视台《文化风情》(三集)栏目拍摄并播放吴山明艺术专题

上海东方卫视拍摄并播放吴山明专题

8

---2015年

参加“重返单纯”吴山明、高晔书画作品展

参加“大家小品”美术展(唐云艺术馆)

9

---2016年

法国圣爱美侬鲁拉德骑士团在北京授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山明先生法国鲁拉德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艺术创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上的杰出贡献

11月20日,历时5年创作,吴山明教授博士团队所创作的国画巨作“大泽聚义”,随着“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宣告竣工,正式永久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2月12日,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展

10

---2017年

举办“春暖花开”吴山明、吴扬小幅国画精品展

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精心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巍巍太行》

举办“山高水长”吴山明、高晔芸、吴激扬、吴高岚中国画展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书馆,举行“吴山明教授图书画册捐赠仪式”,相关书籍捐赠给浙江省20多所高校及相关艺术机构

10

---2018年

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金奖

主编《中国画家名作精鉴》正式出版

参展“知行墨境·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举办“向宽处行·吴山明教授师生中国画作品展”

 

吴山明《辜鸿铭》124cm x 124cm,2013

艺术实践杂记

文/吴山明

在唐以前中国人物画一直是画坛之主体,元明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相对而言,历史更悠久的人物画进程却缓慢起来,特别是意笔人物画,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今天看历史,人物画能为我们所提供的参照,远不如山水花鸟那样丰厚,可继承的传统也因之显得单薄,这无疑给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难度。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历史也给今天的人物画家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使当今的人们能主动地投入变革。由于历史为人物画留下的空白相对较多,需要我们通过创造填补,这对当代人物画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此尽管难度大,当今的人物画却一直是中国画诸画种中最活跃的,面目也是最多采的,我个人对人物画的更大发展充满了信心。

“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不可”,这是黄宾虹先生的名言。对于我们这些早已步入中年的一代来说,对自己的超越,在心理上的阻力往往比青年一代大得多,因为过去已形成的艺术上的某些优势,有时也会成为包袱。当然,一个中年画家,艺术要形成一种优势,都经历过一番艰辛,应该说,这种优势是十分可贵的,然而要变革,必然有否定,对过去某方面优势不同程度的否定,的确是需要有足够勇气的。因此往往中年画家对自己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会特别谨慎,特别慎重,但是一旦决心迈了,步子却是稳重的、坚实的。

 

  吴山明《傣家女》68x56cm,1978

最近十余年来,我作了一点变革性的尝试。早在80年代初,文革后的轻松,使某些审美思维活跃了起来,很想画画。于是相约几位老师去了云南,画云南的风情与人物,原先“浙派”的笔墨与审美观念是很适应的,虽然其间也有一些即兴式的带有创意的笔,但由于画得得心应手,因此从总体格局上想法并不强烈。80年代中期后,我去了呼伦贝尔,又两次到西北藏区,东北、西北高原与江南水乡所形成的反差很大。面对人物的强悍粗犷,原始风情之纯朴,大山大草原的雄浑,使我很冲动,顿时觉得以往灵秀的画风已很难适应眼前的一切。由于生活的感受与画面的效果距离太大,因此那种对过去的画法的不满足感,使改变原先画路的欲望油然而生。我首先在水墨速写中进行尝试,打破固有的审美观念,同时放纵笔墨,尽量使笔墨融入强烈的生活印象之中。速写中产生的许多顿悟式的新的闪念,为我的变革思考提供了多方面的灵感与思路。而这与平时在画室里的一笔一墨的从形式到形式的试验很不同,在速写中笔墨真正成了从真诚的心灵里流淌出来的心迹。它是更广意义上的观念上的变化,它直接关系到意境与格局上的升华,它是从事物的内美中生发出来的,是有血有肉的变异。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有可能向深度发展。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离开了生活,笔墨语言也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小活佛》42cm x 42cm,2017

记得有一次在大草原上小憩,主人的小女儿提着奶茶壶,端着一叠碗从帐蓬中走出来,突然沐浸在强烈的阳光之中,几乎一半身影被直射下来的阳光融化了,湛蓝的天空、广阔无垠的草原与阳光下的少女所形成的鲜明影像,顿使我产生一种天人合一的永恒之感,我立即在速写用的生宣纸上,以砚中残存的宿墨,和着大量的水,用毛笔,将此难忘的印象记录了下来。宿墨在水的冲渗下,特别是画头部时用的淡宿墨,竟产生了晶莹的光感,画女孩身上时的宿墨线与块面,又显出屋漏痕味而特别凝重。尽管仅是一小幅十分简略的生活形象的记录,然而偶得的这种苍润兼有,笔墨痕迹所产生特殊的美感,特别是与生活本身的美的和谐,使我兴奋不已。“古人墨法妙于用水”,由于水与宿墨有机结合,使容易发黑或僵化的宿墨变得活泼起来。回杭后,我沿着这种思路并融合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与以往实践成果画了大量的习作,以深化与拓展对宿墨的研究。还以草原阳光下面的那幅速写作素材,以纯宿墨线条作主要语言,画成了一幅以“阳光”为题的创作。并以此为契机继续用宿墨法,选择水墨速写中反映草原最普通牧民的平凡生活为题,创作了一套以“待客”、“初雪”、“轮回”、“草原无垠”为主体的,以最常见生活为题材,却可透见藏民族最本质品格的“高原之韵”组画。这些作品是因其具有某种特殊的内涵而着实激动过我,并投入深情所画的瞬间为素材的。

 

以宿墨作画,自古有之,黄宾虹先生在其山水画中已将宿墨用得出神入化,但在人物画中大量用宿墨还不多,因此尚有一个对宿墨的特性在审美上继续深入发掘,以及与人物画的表现特征相适应的过程。宿墨所形成的线、点、面,借助于水的作用,所产生既大结又大化,既凝重又灵动的特殊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常见的笔墨形式所没有的艺术趣味。因为它具有更多的肌理性、自然性与偶发性,使笔墨从质上产生一些变化,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笔墨的艺术含量,并产生审美新意,同时在表现上能承担更重的负荷。由于它既具有传统笔墨基本特性,又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果能从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去充分的利用它,不但体正而且它发展之路也是宽的。它很适宜简约的表现,因为其线质不但厚重而且很美,它又经得起反复积叠,能适应深入地塑造,并仍能保留十分有特色的笔痕美。



《王国维》124cm x 124cm,2013

 

禅趣

黄宾虹先生

康有为先生

叶圣陶先生

秋韵

马一浮先生

林风眠先生

 

周家三兄弟

五指山下

蔡元培先生

雪域大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