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还会出李可染式的大家!
- 时间:
- 2022-08-07 17:09:57
- 来源:
摘要:读陈传席教授在“北京·马培童焦墨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一读陈传席教授在“北京·马培童焦墨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一马培童焦墨画艺术研讨会名家评论系列之三
策划人:白心、张文一、张维生、胡泳
撰稿人:杨世明
艺术百家全媒体联盟特别推出
陈传席,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著名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画家、当代文人画代表性人物。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陈传席被美术界公认为全国美术批评第一人。他的评论在当代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改变了一代绘画风气。
陈传席被外国和很多国内年轻学者称为“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
一一读陈传席教授在“北京·马培童焦墨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杨世明
如果说陈传席教授演绎历史,说出了“皇帝,徐州人坐了一千多年;时长,为秦始皇到清亡一半”的惊世之大数据,已令人惊讶不已。
接着他又以美术史论家的胆识预言:“继李可染之后再出现一位大家。”这令徐州去北京参会的朋友惊讶得睁大了眼睛。说实话,对于这一点我不吃惊。原因有二,一是我读了陈传席教授的不少书,对他许多理念有所了解。其二,我对马培童的焦墨画比较了解,且陈传席教授不仅对马培童有研究,还写了文章,比我了解得更深入。
“地气很重要。中国的画家跑到国外去没有一个出众的,因为地气没有,离开本土就没有了创造。培童以后你还要经常回到徐州,不能把地气给丢了。”这是陈传席教授认为“继李可染之后再出现一位大家”可能性的史论依据。
“地气很重要”,是陈传席教授从中外美术史的对比研究中提出的“时代之声”。他有一篇文章“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论中西绘画的交流”。在文章一开头,他写道:“《三国演义》第一句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绘画的交流与互相借鉴也如此。”世界绘画史上,经历了古代世界之内大体相同,后来合久必分,有中国画,也有西洋画。近一二百年来,中国学西方的,西洋的也研究中国的。相互学习、借鉴、交融,即是“合”,分久必合。
当代呢?他说:“‘合’的阶段需要互相借鉴,‘分’的阶段,地方特色又会被人重视。那时候,艺术家们又会从自己的本土艺术的传统中寻找出路,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继之,再寻找自己民族中自己那个小区域的特色。艺术会从‘分久必合’中走向‘合久必分’的道路。”(见《北窗臆语》163页)
我赞成陈传席教授的理念,我十年前也曾用此理念研究了宜兴的“国礼紫砂”现象,并提出从2002年起中国人需重新回答“面向世界,我是谁?”的历史之问,也就是“地方特色又会被人重视”。
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我研究了马培童的焦墨画与徐州汉文化的关系,写了一些短文,提出了“根在本土、独树一帜、融入谱系、权威认可”的概括。但我是写新闻的,而陈传席教授是美术专业的,且有系统而独到的理论。因此,他比我看得更深刻,看得更远,看出马培童若“能画出相当高的特色,继李可染之后再出现一位大家”。有可能、有希望,自然,作为马培童的恩师陈传席教授也是对其寄予地厚望。
说有可能,陈传席教授在研究李可染时写了一段话:“李可染的山水画‘样式’较强,‘样式’不是‘花式’,也不完全是风格。但他的‘样式’中包含着风格——雄浑、厚重、老实而又有传统的积淀,这正是徐州人的特点。”(见《北窗臆语》154页)马培童的焦墨画是不是有些像?
最后说句题外话。李可染是山水画大家,现有徐州就有一位当代文人画的大家——陈传席。他也是徐州人。他是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艺术评论家,是影响中外的大文化名人。他对文人画不仅有系统且深入的理论建树,且有文人画创作的理念追求和丰硕成果。我国著名鉴定家谢稚柳曾称“陈传席是当代文人画的一个‘顶’。我以前只知道他文章写得好------没想到他的画也这么好,文人画当代数他最高。”国外一位研究中国美术的名家说:“中国现代绘画有三派,现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画派靠得太近,唯陈传席画派立得最远,陈传席的画宁静含蓄有诗意,格调高古、超迈绝俗,是当代最高的文人画。”诗意、高古、绝俗,来自他“笔墨当随古代”之逆潮流理念。(见《北窗臆语》144页)
中国权威说他“当代文人画的一个‘顶’”,外国名家点赞他“是当代最高的文人画”。一个画家的文化地位有四个要素,其一是功力,其二是独创性或鲜明的个性,其三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四是社会影响。而第四点,得到高水平专家权威的认可,是社会影响大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说陈传席教授是“四要素俱备”的文人大画家。
作为当代大文化名人的陈传席,其文化画的成就需要专题研究。今天借他的预言徐州还会出李可染式的大家,说一个现实版的“文人画”大家,讲一个可能版“焦墨画”大家。
这都是值得徐州人骄傲的。
杨世明于《锦园书屋》
2022年8月4日
——陈传席在“北京·马培童焦墨艺术学术研讨会”上讲话(原文):
培童是江苏徐州人,徐州沛县人。(王仲说你们是老乡)老乡,以前说老乡就是徐州地区。
我讲一下徐沛。二十四史当中宋书有一句话,叫“英贤起于徐沛”。徐沛就是徐州,为什么着重提到沛县呢?沛县帝王之乡,刘邦的故乡。封建社会从秦始皇到清亡两千多年,皇帝有一千多年是徐州人坐的,一千多年达半数以上。
古代的中国称天子,下封诸侯国称国,有几千个国,互相吞并,还有几百个国,到战国后期,还有七国,最后被秦统一。汉之后分魏、蜀、吴,也是三国。唐之后五代十国,那时候的国,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
作为当皇帝你看,汉朝是刘邦,明代朱元璋。二十四史明史朱元璋本纪,把朱元璋的名号报出来以后的第一句话:“其先家沛”,家在徐州的沛县。宋齐梁陈都是徐州人。为什么叫宋呢,宋是刘裕灭晋建宋。徐州在春秋时期为宋国,宋国都彭城,后来赵匡胤也叫宋,赵匡胤在徐州附近一个城市当节度使,所以他也叫宋。你看宋齐梁陈370多年,再加上把唐朝灭掉的朱温也是徐州人。沛县刘邦把淮阴人请来,淮阴也属于徐州,韩信出来打败了项羽。项羽也是徐州人。樊哙、张良等也都是这地方的,怪不得英贤起于徐沛。
古代徐州皇帝多,徐州人是历史的主流;今天不出皇帝了开始出画家了,李可染、刘开渠等。地气很重要。中国的画家跑到国外去没有一个出众的,因为地气没有,离开本土就没有了创造。培童以后你还要经常回到徐州,不能把地气给丢了。
徐州画像石,国外人很重视,欧洲出的几本书封面都是用徐州的画像石,而且书内的插图非常多。培童现在也在借鉴画像石,也借鉴了兵马俑,我们祖先的东西很值得借鉴。培童他的思想成熟,见解也多,见识也广。他的借鉴不是照抄,运用的也很巧妙,运用素描式的,素描不是阴影,这里边有很多东西但又不是素描。另外题材再扩大一点,以你的佛像类为主,其他的画一些,把路子拓宽一些,画的精一些,希望你能画出相当高的特色,继李可染之后再出现一位大家。
下面咱们正式说说这个焦墨画。我认为讲绘画有优点有特点不容易,优点是转变传统,把传统练好它,对你的焦墨画有用。但是你没有特点,它可能没那么好看。而且以风格的成熟就叫画家,没有风格不叫画家。风格不成熟不叫画家。培童呢,他现在创作了一系列的焦墨作品,关于借鉴,借鉴,打破借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理论家是创造概念,画家打破概念。理论家没有概念那不叫理论家,你评画是什么标准?你的标准就是你的概念。用这个标准评这个画,喔,这么好,那么好,怎么好啊?那是用你的理论检验出来的。
画家没有这个概念。谢赫的六法论‘随类赋彩’,红色的就是红色的,蓝色的就是蓝色的。但是后人就突破了,那个竹子是绿色的我非要用红色的画,我就突破你。当然一开始还是要学一些理论家的理论。你这个年龄要想一下子画好它是不容易的。一开始画,临摹也好,学习也好,到一定程度了,能力增强了就可以打破概念。